top of page

亞瑟·羅伯特·芬頓·厘份

亞瑟·羅伯特·芬頓·厘份(Arthur Robert Fenton-Raven)於1903年左右隨英國軍隊首次來到香港,經西伯利亞大鐵路(Trans-Siberian Railway)返回英國,獲得建築師資格,並於1913年左右與妻子維奧拉(Viola)返回香港。 
於1936年,厘份則師樓負責設計景賢里。景賢里是以中國文藝復興風格建造、糅合優秀的中西式建築特色的罕有例子。這種中西結合的風格,令該建築物在香港成為一幢罕見、出色的建築藝術品。 景賢里原名「禧廬」,首任業主為岑李寶麟女士。
 
厘份完成的項目除了景賢里外還有於1918年建成的中國青年基督教青年會(YMCA)、於1932年建成的中國衛理公會教堂及於1952年建成的聖公會社會福利協會。

香港建築師學會學報上有提及厘份的則師樓:


於1909年,韋瑟1905-24年授權建築師)和厘份(1905-41年授權建築師)創立了Weaser&Raven則師樓。 韋瑟的獨立執業後,於1921年左右厘份與另一位厘份(奧斯卡·博爾特比·厘份,授權建築師1919-37)創立了Raven&Raven則師樓。後來,於1922-37年厘份與巴斯托合夥成立了的Raven&Basto。 厘份和巴斯托拆夥後,在1938年至1941年間自行執業。
資料來源http://www.hkia.net/en/pdf/journal/
https://www.scmp.com/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景賢里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