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聖公會社會福利協會 (香港兒童安置所)

建於一九五三年,未有歷史建築評級。

歷史價值
 

一九三二年何明華履任香港維多利亞教區會督,隨後參與策劃設計具宗教、教學、社會福利和住宿用途的主教山。

 

一九五二年何氏答應借出會督府旁地段興建香港兒童安置所,由裘槎先生出資十五萬建造費,香港賽馬會則應承資助日後每年經常開支。一九五三年港督葛量洪伉儷主持開幕典禮。

(註:香港兒童安置所於九十年代改名為香港青少年培育會,並遷出中環原址。建築物自此由聖公會福利協會使用。)

 

建築價值
 

聖公會福利協會由厘份則師樓設計,圖則於一九五二年四月十六日獲屋宇署批准;景賢里亦由同一建築師樓設計,是現存罕有中國古典式樣新建築,突顯香港中西建築特色。

 

聖公會福利協會設有一座五層高大樓、一座單層活動樓和一個地庫。大樓可作多元用途,包括中途宿舍、報到中心、職員室、辦公室和飯堂。建築物的背後和舊聖公會基恩小學 (已評為二級歷史建築) 連接,左側和主教山建築物的主入口連接。

 

正門簷篷突顯正立面的裝飾藝術風格;二樓和三樓設有突出孤形露台;兩側設有多排窗戶。外牆似乎以預製合成石塊建成,亦可能以上海批盪做成砌石效果,其風格應該接近芝加哥和上海類似建築物。

保持原貌程度、罕有程度
 

聖公會福利協會是同類型建築中比較突出。雖然外牆顏色灰沉,工廠般的窗戶亦令建築物不甚奪目,但很多同類建築的上海批盪已遭覆上,故此實屬罕有。本建築物是現存一九五零年代典型建築,明顯有歷史建築價值,外表亦似未經改動。

 

聖公會福利協會建成至今只有輕微改動,大致保持到原貌,亦是少數有明顯歷史價值的裝飾藝術風格本地建築。現今類似的建築物還有舊中國銀行 (已評為一級歷史建築) 及聖類斯學校 (已評為一級歷史建築)。

 

組群價值、社會價值、地區價值
 

聖公會福利協會偏處所在地段中重要一角,剛好在下亞厘畢道和忌連拿利交界,面向香港藝穗會 (舊牛奶公司倉庫,已評為一級歷史建築),街上可見到整個高窄正立面。對於中西區居民,以及對於大部份基恩小學校友,其獨特景觀和文化氣氛是共同回憶。

 

逾七十二年的歷史裏,聖公會福利協會一直都是香港聖公會發展的一員,亦推動了基督教和香港社會的交流,如今眾多商業樓宇及歷史建築包圍下,一直宣揚福音大義,在此福地默默彰顯耶和華的大愛。

在二零零九至一零年度施政報告裏面,時任特首曾蔭權提出「保育中環」,聖公會福利協會是其中一環。計劃內共有八個地點,包括中區政府合署建築群、中環街巿、前中區警署、前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、美利大廈、新中環海濱、香港聖公會建築群 (中環主教山)以及荷里活道前已婚警察宿舍。

活化再利用
 

聖公會幼稚園的結構和內櫳完整無損,建議重用作社會福利服務,回到原來功能,以彰顯過去對中環社區的意義和社會福利服務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