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聖保羅堂及雪卿樓

建於一九一一年,聖保羅堂已評為一級歷史建築而雪卿樓未評級。

 

歷史價值
 

聖保羅堂和雪卿樓建於一九一一年,讓僑民和聖公會會眾有安心之所。聖所得以建成,有賴四位人士:林護、黃茂林、李維楨及史超域牧師。當初只是僑民聚會的小教堂,逐漸成為廣納十方信眾的大教堂。一九三八年聖保羅教區納入香港聖公會。日治時期教堂被徵用作軍警訓練。聖保羅堂戰後重建時,拓展服務範圍,建立聖公會幼稚園 (註:此名一九五三年才正式使用)。

 

有言道教會最大財產乃有才之士,香港聖公會歷來三十五位主教,有六位在本地或海外居大主教之位,也配稱「教會領袖的搖籃」。

 

建築價值
 

聖保羅堂建築揉合多種風格,以新哥德式為主調,雜以都鐸時期、荷蘭及古典復興式的細節和主題。用色方面,以藍色油髹屋頂和模塑,突出白色粉刷外牆。建築物一邊造成荷蘭山牆和多邊窗台,另一邊放了哥德式尖塔。多款窗戶形狀放在一起,得出有趣的組合。整體來看,效果很好,令建築物在同類建築中變得很不一樣,亦突顯其保育價值。

 

罕有程度、保育價值、保持原貌程度 
 

聖保羅堂需定期修葺才能保持建築物狀態,的確在一九八零年代中期曾經翻新過一次,主要是重新油過外牆和修理家具裝飾等等。建築物外表沒有變動,大致保持到原貌。

社會價值、地區價值 
 

教堂提供精神慰藉的服務明顯是社會價值。聖保羅堂位處中環忌連拿利斜路尾段,與會督府同為區內歷史悠久的地標。

 

組群價值
 

聖保羅堂和雪卿樓的歷史和社區意義在於與會督府 (一級歷史建築)和舊聖公會基恩小學(二級歷史建築,原為聖保羅書院南翼) 相鄰。

 

在二零零九至一零年度施政報告裏面,時任特首曾蔭權提出「保育中環」,聖保羅堂是其中一環。計劃內共有八個地點,包括中區政府合署建築群、中環街巿、前中區警署、前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、美利大廈、新中環海濱、香港聖公會建築群 (中環主教山)以及荷里活道前已婚警察宿舍。

bottom of page